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整理10篇)

时间:2024-05-04 来源:网友

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篇1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3.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并选择合适的词语说说故事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并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

二、抓住重点,读中感悟

1.引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思考并交流: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句子,感受老虎和狐狸的心理,指导朗读。

(1)思考并交流:狐狸在被抓时,是怎么做的?

(2)“眼珠子骨碌一转”是什么样?他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

(3)指导朗读第二、四自然段。

(4)老虎为什么会“一愣”?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自由读文章第5~8自然段,思考:老虎真的被骗了吗?狐狸是怎么做的?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老虎被骗了?

(2)狐狸的哪些动作表现出他骗人成功后的得意?

(3)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真的怕狐狸吗?

3.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对话。

4.引导学生想象狐狸和老虎还会想些什么,并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

三、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生字:“爪”“神”“活”“猪”。

(1)指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神”字的写法。

左窄右宽。顶部“礻”低,底部“申”低;第二笔横撇与第三笔竖相交于横中线;最后一笔竖在竖中线右侧。

指导“活”字的书写。

“氵”第二点偏左,收在横中线上;“舌”下面的“口”上宽下窄。

2.反馈评议。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根据图画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请家人帮忙,收集一些成语故事,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话在“寓言故事会大赛”上讲给大家听。

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篇2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通过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狐狸和老虎,狐狸以狡猾闻名,老虎则凶猛无比,两者相遇后发生什么事就很让人期待。故事中的对话,性格鲜明,表现力强,词语运用恰当传神,十分有可读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由于是初次见面,师生之间不熟悉,必有交流障碍,我首先作自我介绍融洽关系,同样让学生代表介绍自己,这样更有助课堂顺利展开。

2.谜语导入,生动形象,激发兴趣。

尖尖的嘴,细细的腿,狡猾多疑拖大尾。(狐狸)

像猫不是猫,身穿花皮袄,山中称霸王。(老虎)

3.狡猾的狐狸遇上了山中霸王老虎,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课文来一看究竟。

4.首先我们来看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通过“假”字意思的探究来引出后文,明白是借着、借用的意思。

二.认读生字、生词,复习所学。

1.课件出示会认生字威、违、派、骗,学生认读并练习组词。

2.出示我会读,通过关键词语把握文章大意。茂密的森林食物窜过命令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一愣蒙住了威风神气野猪纳闷撒腿就跑百兽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意。

1、课件出示: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同学朗读,再次熟悉课文。

3.这一段里,狐狸是怎样经过老虎身边的?书上用了哪一个字?

4.点出“窜”,板书,读

5.狐狸为什么要“窜”呢?

(因为狐狸害怕老虎,想早一点溜走。)

6.老虎又是怎样反应的呢?注意老虎动作

7、狐狸被逮住了,这下狐狸死定了,老虎回家可以蒸着、煮着饱餐一顿了?是这样的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学习第二、三段,感受狐狸的狡猾、老虎的糊涂。

1.课件出示: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2.指名读第二段,想一想:哪个词语讲了狐狸的反应?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骨碌一转扯着嗓子

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说明了什么?(狐狸想到了主意)

它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呢?(故意装得很凶,想吓到老虎)

3.指名读,读出狐狸的狡猾,齐读

4.老虎有什么反应呢?齐读第三段

5.哪个字写出了老虎的反应?(楞)

板书:愣读这个字

什么叫“愣”?(呆住了)

老虎为什么会“愣”?(别的动物看到老虎都害怕,这只狐狸竟然不怕,还敢这样讲话)

6.过渡:我倒想看看这只狐狸究竟会耍什么花样。

学习第四、五、六段明白狐狸如何借“威风”

1.出示课文内容: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指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狐狸的主意是什么。

2.老虎相信了吗?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蒙”“松”,并且板书

什么叫“被蒙住了”?(被骗、上当了、半信半疑)

想一想,狐狸说话应有怎样的语气,才能使老虎上当?(要凶一点,坚定、严肃)指名读狐狸的话,(评价参考:这只狐狸真凶,老虎一下子被蒙住了;这只狐狸还不够凶,老虎有点不相信你。)

3.齐读第四、五、六段,再次感受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糊涂

学习第七段

1.过渡:这只老虎不仅松开了爪子,它竟还跟着狐狸走了。

2.出示课文内容:

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齐读

3.哪些词语表现了狐狸的样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读一读这两个词语

出示句子: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读

想一想:狐狸为什么窜?刚才这么害怕,现在却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如果你是老虎,你会怎么想?

4.根据学生的交流,点出词语: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略读第八、九段

1.看图,动物们有什么反应?指名读课文: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动物们为什么吓得撒腿就跑?它们怕的是谁?老虎认为它们怕的是谁?

3.在这种情况下,这只老虎会怎样对待狐狸呢?

4.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啊,它借老虎的威风,不仅吓跑了百兽,而且也挽救了自己的性命,蒙住了的这只大老虎。

5.齐读第九段

七.学习生字

1.课文学完了,题目“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呢?(借)

2.介绍生字的方法(读方法)

自学生字三步走:

借助拼音读一读

看清字形记一记

记住笔顺写一写

3.学生用此方法自学生字并进行交流

4.课堂练习,检查识字情况

八.作业设计

1.想一想,编一编:几天后。这只老虎又碰到了狐狸……

九、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狐狸老虎

窜扑、逮住

扯嗓子蒙住

神气活现东张西望

摇头摆尾半信半疑

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篇3

文本分析:

本文是根据《战国策·楚策一》改写的。课文讲述了一只狐狸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仅使自己逃脱危险,还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其他动物的故事。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老虎抓住了狐狸;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狐狸蒙骗老虎的过程;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讲述老虎跟着狐狸去森林的场景;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讲述老虎被骗的结局,揭示事情的真相。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特别是对狐狸、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特点——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昧。例如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大摇大摆”和老虎的“一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起来趣味盎然。文章语言生动有趣,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本文所蕴含的哲理,并以此敦促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文中有许多成语,也需要学生去积累并反复体会揣摩。

教学目标:

1.认识“假、威”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闷”,会写“食、物”等8个字,会写“食物、身边”等10个词语。

2.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的故事,并试着把“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3.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的故事。

2.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假、威”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闷”,会写“食、物”等8个字,会写“食物、身边”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要点把握

识字、写字;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学生竞猜。

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老虎。)

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毛儿黄,昼伏夜出找肉吃,毛皮柔软又暖和。(狐狸。)

导语:在我们的印象中,老虎威风八面,狐狸狡猾奸诈。当老虎和狐狸在森林中相遇,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和老虎、狐狸有关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提示:“假”有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读jiǎ,是“借、利用”的意思。“威”是“威风”的意思。

过渡:(观看插图中的老虎、狐狸)单从体形上来说,老虎高大,狐狸矮小,力量太过悬殊。但是,有一只狡猾的狐狸不仅从老虎手中脱身,还借老虎的威势出了一回大风头。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认识这只狐狸。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出示课文视频资料,边看边听课文朗读。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3.出示词语。

狐假虎威转动扯着嗓子派出去违抗爪子

走一趟神气活现野猪纳闷受骗借着

过渡: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1)指名给加颜色的生字注音。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3)交流识字方法。

①读准音:“嗓”是平舌音,“扯、爪、神、猪、受”是卷舌音,“神、骗”是前鼻音,“嗓、抗、趟”是后鼻音。

②巧记生字:联系熟字,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比如,“嗓—桑”“神—伸”“违—围”。

③加一加:“扯、猪、纳、闷、骗”均可以用加部件的方法识记。

④与熟字比较:如“瓜—爪”“爱—受”“霞—假”。

(4)学习多音字。可先借助语境读准多音字,再联系旧知识进行拓展补充。

转zhuàn转圈转笔刀闷mèn郁闷纳闷

zhuǎn转移转弯mēn闷热闷声闷气

明确:“转”表示改变方向或位置时,读zhuǎn;表示围绕一个中心运动时,读zhuàn。“闷”表示心情不好时,读mèn;表示不透气,空气不流通,不吭声时,读mēn。

(5)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开火车读,指名认读。三、指导写字,当堂评改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

2.学生仔细观察这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要点。

3.学生交流书写要点,教师相机提示。

“物、神、活、猪”4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注意“神”字是示字旁。注意“礻”与“衤”作比较,发现书写上的异同:“礻”和“衤”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相同,“礻”比“衤”少了一个短撇。

“就”字也是左右结构,左右等宽。左边是“京”,右边是“尤”,不要写成“龙”。

“食、爷”是上下结构的字。两个字上部的撇和捺写得舒展。需要注意“食”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爪”是独体字,笔顺是平撇、竖撇、竖、捺,注意第二笔是竖撇,第三笔是竖。

4.教师范写,学生在书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5.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其他学生评议。根据讲评,再次书写。教师巡视,给予点评鼓励。

四、感知大意,作业设计

过渡:同学们的字词已经掌握得相当好了,把这些字词放回文中,你还能读得这么好吗?先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练习练习。

1.男女生比赛读,看哪一方读得更流利?一组一段,最后一段齐读。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读好一些轻声的词语,如“狐狸、嗓子、爪子、尾巴”;一些四字词语,如“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撒腿就跑、信以为真”。在正确读词的基础上,出示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指导学生读通顺。

过渡:读了课文,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狐假虎威》这个故事,课文中有一句话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了出来,也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了出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这句话并用横线画下来。

2.学生默读课文,之后在小组交流。

3.学生在全班交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理解“神气活现”等四字词语的意思,了解狐狸的狡猾与老虎的愚昧。

3.能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这个故事。

要点把握

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食品植物真假威风爪子转动扯开嗓音老天爷

就是违抗小猪纳闷接受借条骗子神气活现

2.听写词语。

食物爪子快活神气小猪就是老天爷

3.说一说:《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

小结:这篇课文讲的是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故事。狐狸本来被饥饿的老虎抓住了,可是它为什么没有被吃掉,反而借用老虎的威风去吓跑小动物们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狐假虎威》。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虎之威”。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思考:当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时,老虎怎么样?狐狸被老虎逮住了,它的处境如何?

2.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老虎很饿,狐狸被老虎逮住了,逃脱不掉,随时会被老虎吃掉,非常危险。

3.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窜”“扑”。

明确: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扑”表示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

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老虎的威风来,“窜、扑”重读。

(二)学习第2~6自然段,体会“狐之猾”。

过渡:面对饥饿、凶猛的老虎,狐狸的生命危在旦夕。它被老虎逮住以后怎样了呢?下面我们学习第2~6自然段。

1.各自轻声读第2~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狐狸说的话。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1)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探究哪种读法更合适。(2)“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是怎样的?谁会做这个动作?教师可指名表演。

(3)思考:“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这时候的狐狸在想什么?

(我想脱离虎口……想办法对付老虎……)

(4)想一想: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老虎?

(5)狐狸为什么说“你敢吃我?”,而不是“你不能吃我”或“你别吃我”?

(“你敢吃我?”有威吓的语气,说明狐狸装腔作势,同时也在试探老虎。

而“你不能吃我”或“你别吃我”则是向老虎下命令或求饶,会加速死亡。)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出办法的狐狸“扯着嗓子”对老虎说,谁能扯着嗓子读狐狸说的话?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狐狸命悬虎爪的处境,再指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扯着嗓子”说话时声音音量放大和音调提高,并且把每一个字都拉长了说话的样子,读出狐狸虚张声势的语气,语调可高亢洪亮,略带震慑力。

①让学生先扯着嗓子读一读,指几名学生读一读,其余学生点评。

②教师示范朗读。(瞪着眼睛,一手握着拳,一手的大拇指指向自己)

③学生加动作齐声朗读。

过渡:狐狸扯着嗓子是想掩饰它内心的恐惧,用气势来吓唬老虎。“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教师有一愣的感觉、表情)这时候的狐狸看到老虎被它的话吓得愣住了,更威风、更自信了,它对老虎又说了什么?

3.出示第4自然段,自由读读狐狸说的话。

明确:这一段话讲老虎不敢吃狐狸的理由:“我”是老天爷派来做你们百兽的首领的。狐狸为了保住性命,把老天爷搬出来吓唬老虎。在朗读时,要突出狐狸表达的意图,重音放在“老天爷”“违抗”“命令”“多大的胆子”等关键词语上。

(1)指导学生练习朗读,注意狐狸说话的神情、动作,还可以配上动作表演读。

(2)百兽有没有包括狐狸和老虎?为什么?

(不包括狐狸。因为它是“老天爷”派来做百兽的首领的;老虎在“百兽”之内,是在狐狸的“管理”之下的,说明狐狸很狡猾。)

4.出示第5自然段,想一想:

(1)“蒙住”是什么意思?(吓住、骗住。)

(2)出示练习:狐狸真()!老虎放了狐狸,是因为老虎被()。

(3)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这时老虎会怎么想?学生合作学习讨论。

预设:我还真不能吃它,吃了它老天爷会怪罪我的。

狐狸说的是不是真的?煮熟的鸭子会飞走吗?唉!到口的美餐吃不着了!

(4)老虎松开了爪子,狐狸为什么不立刻逃走?

(当时老虎还不太相信狐狸的话,可以随时逮住狐狸,狐狸只好继续骗老虎,不然难以虎口脱险。)

5.出示第6自然段,思考:

(1)狐狸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想证明自己的话是对的。)

(2)狐狸为什么说“我带你”而不是“我跟你”?

(“我带你”说明狐狸拿出了统领百兽的架势,与下文老虎跟着狐狸相呼应。)

指导:狐狸“摇了摇尾巴”,可以体会它已经有了十足把握让老虎上当受骗。因此,朗读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提示语,猜测狐狸的想法,读出炫耀的语气。

6.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6自然段,师生共同评议。

(三)学习第7、8自然段,明白“谁之威”。

过渡:看着被蒙住的老虎,狐狸为了进一步证明它说的话是对的,又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默读第7、8自然段,想一想:狐狸、老虎的表情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1.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

(1)想一想,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简单分类,看看哪些词语是写狐狸的,哪些词语是写老虎的。

(3)鼓励学生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语。

2.仔细观察课文的第二幅图,在文中找出描写狐狸、老虎、小动物的词语并加以理解。

3.指名表演。

请五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同学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通过表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4.学生扮演小记者,现场采访狐狸、老虎、小动物对自己行为的看法。

明确: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是因为它心里有鬼,故意装作很了不起的样子,同时也说明它特别有把握,相信老虎一定会上当。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说明老虎不完全相信狐狸的话,很困惑,想看看周围动物的反应。小动物们“纳闷”,是因为过去狐狸可没有这么威风呀,今天它怎么会这么神气活现起来,走起路来也跟往常不一样。后来“撒腿就跑”是因为狐狸身后有一只大老虎。这一动作形象地写出动物们对老虎的恐惧。朗读时,语速可以稍快一点,体现出动物们的恐惧。

5.体会老虎、狐狸和小动物的不同表现,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6.出示练习。

()走在()的前面,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百兽并不怕(),而是看到()才跑的。所以说,()是借着()的威风把()吓跑的。

三、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思考:老虎对狐狸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从文中找出来,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从想吃狐狸,到“一愣”,再到“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接下来“半信半疑”,最后“信以为真”,说明狐狸的谎言完全欺骗了老虎。)

2.交流:动物们到底是怕谁?老虎看到动物们逃走了,会怎么想?

小结: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了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生活中,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那种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拓展。

(1)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你喜欢它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但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或者借着别人的威风来欺负他人。

(2)续编:后来,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如果再遇到狐狸,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展开你的想象,续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新狐假虎威》。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转”“闷”;理解“狡猾、违抗”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动物头饰及生字卡片。(教师)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转”“闷”;理解“狡猾、违抗”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头饰展示,设置悬念

1.出示狐狸和老虎的头饰。说说在你心目中狐狸和老虎是什么样的。

2.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处相遇,你说谁厉害?可是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狐狸和老虎碰在一起,老虎不但没吃掉狐狸,反而被骗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3.教师出示课文题目,引导学生读题目,认读“假”和“威”,说说课题的大意。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3.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展开小组合作,检测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自学,教师相机指导。

(1)组织学生利用书中识字表自我检测。

(2)小组成员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测。

(3)组长对不认识的生字进行归纳,再读再认。

4.教师指导学生按自然段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生词“食物”,想一想:老虎是在什么情况下抓住狐狸的?

2.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的动作的词,思考:老虎和狐狸谁更厉害?

3.指导朗读。

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食、物、眼、爷”,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

3.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4.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听。

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生词,能够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从中受到启示。

3.感受成语故事的语言特点,重点感受狐狸和老虎的对话描写,为生动表达做好准备。

4.续编故事《狐假虎威》,要求有生动的角色对话描写、动作描写,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富有教育意义。

教学重点

生字生词,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成语含义。

教学难点:

感受成语故事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生动地续写故事。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通过题目猜一猜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两个动物之间?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成语的意思)

3.你了解狐狸吗?你了解老虎吗?

4.这个故事中的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出示老虎逮住狐狸图)孩子们猜猜看,狐狸的结果会怎样?(欲擒故纵,为孩子们感受故事情节的出人意料做好心理储备。)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读课文,圈画难读的字。

2.出示文中生词,以词带字。

(1)爪子违抗走一趟

茂密的森林

(红字为生字,注意“违”的读音)

(2)狡猾的狐狸骨碌一转

(3)老虎的威风多大的胆子

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读词语后,指导学生理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意思,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读,促进理解。)

3.归类词语,回归故事内容。

狡猾的狐狸骨碌一转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这组词语是描写狐狸的。

老虎的威风多大的胆子

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这组词语是描写老虎的。

透过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狐狸的化险为夷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

4.多么有趣的故事,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用不同的读书符号标画狐狸和老虎说的话。

三、抓住对话,感悟故事。

1.狐狸被老虎抓住了,狐狸是怎么说的?出示狐狸说的话: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1)教师扮演老虎,学生表演狐狸,读出“扯着嗓子问”的感觉。

(2)教师采访读的投入的孩子:你为什么这样扯着嗓子跟老虎说话,你不怕它把你吃掉吗?

(用角色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故事,感受狐狸的狡猾)

2.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怎样了?理解“一愣”的意思。

3.狐狸又是怎么说的?出示: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1)狐狸用什么来欺骗老虎?“老天爷”是谁?

(2)如果老虎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吃掉狐狸,会有怎样的结果?

(3)老虎敢吃掉狐狸吗?

(4)“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意思是说?(我看你没有这么大的胆子!体会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

(5)此时狐狸的内心一定非常?读出狐狸的镇定与狡猾。(通过一步一步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渐渐走进了故事中,理解故事内容便很容易。)

四、回扣成语,理解含义。

1.这就是著名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你知道什么意思吗?针对学生回答提示:

狐假虎威:字典中的意思是:

(1)假借、利用

(2)假定

(3)虚伪的、不真实的,这里是什么意思?

2.“狐假虎威”也用来形容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3.狐假虎威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五、回归文本,感受语言,引导写作。

1.成语故事总能给人带来许多人生启迪,喜欢这个故事吗?

2.老师特别喜欢故事中狐狸和老虎的对话描写,提示语非常生动,话语也很吸引人。大家写故事也要学着这样来写。

3.出示写作要求:

故事新编:

聪明的孩子们,想象一下,当某一只小动物惊慌失措地大叫一声:“快跑啊!老虎来了,太可怕了!”老虎猛然醒悟,识破了狐狸的伎俩后,故事会怎样发展?狐狸又会想出什么新招呢?请你续编或新编《狐假虎威》。

4.同桌讨论,开阔思路,要求:故事情节要新颖生动,故事中有对话描写,故事能够给人带来启示。

5.学生电脑打日志。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很多,如何删繁就简、突出训练目标,我思考了很多,经过反复思考后确定本课训练目标集中于“识字读文——感受语言——学习写作”三环节,因为目标明确,所以环节简单了很多,教师学生始终围绕目标进行,学生感受的较充分,教师教起来也轻松了很多,我想通过一课让学生有一得就足矣!

在引导学生读词语时,我将词语进行了归类设计,既便于学生朗读理解,又为学文做好了铺垫,同时,读词语便绘声绘色,学生是很容易走进故事里去的,缓解了理解上的难读。

在引导学生感悟故事内容的时候,我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狐狸与老虎的三次对话引导朗读体会,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读、抓住“扯着嗓子”、“老天爷”等关键词语理解读等方式,让孩子们一步步理解了狐假虎威的过程,并对对话有了较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为学生的写作做好了铺垫。

第二节课上孩子们写的故事很生动,对话描写精彩,故事情节富有想象力,还能给人带来启示,说明我的引导还可以,学生的表现永远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

通过本课教学,只想让孩子们喜欢上成语故事,喜欢上编故事,仅此而已。

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篇6

活动名称:

狐假虎威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比较生动地讲述故事。

2、体会成语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狐狸、老虎图片和动画故事及录音带。

2、《语言》一文。

活动过程:

一、说说狐狸和老虎7教师出示狐狸和老虎图片,引出教育活动内容。引导幼儿说说狐狸和老虎的外形及其他方面的特征。如:狐狸很狡猾,老虎很凶猛是兽中之王等。

二、听听它们的故事教师播放成语故事,请幼儿倾听。

播放动画故事请幼儿欣赏。

三、想想其中的道理指导幼儿阅读画册,练习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请幼儿讨论:小动物们是被狐狸吓跑的吗?为什么?引导幼儿思考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小动物们的道理。日常生活教育:提供一些形象生动的成语故事画册,引导幼儿学习成语故事家园共育: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成语故事,

教学反思:

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除了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还应动一动。我在教学第八段时,我安排学生带头饰演一演,找了四位“小演员”,其余学生当“导演”,在较有兴趣的导演中,学生理解了词语意思,还激发其想象力,如身临其境,激起读书兴趣。

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篇7

活动设计背景:

1.因近段班级有欺负小朋友的现象,借机教育。

2.帮助小朋友理解掌握一些词汇。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会自己讲述故事。

2.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不能欺负其它小朋友。

3.理解词汇:半信半疑、魂飞魄散、仗势欺人。

教学重点、难点

1.小朋友之间应该团结互助,不能欺负小朋友是本节重点。

2.理解重点词汇是难点。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狐假虎威。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出示老虎和狐狸,请小朋友用好听的词来形容

二幼儿自由讨论:

有一天,老虎抓住了狐狸,老虎会对狐狸怎么样呢?

三一起听来看看,听听,老虎抓住护理后,到底是怎么做的?

1.听故事前半部分,提问:老虎抓住狐狸后,狐狸会对老虎说些什么话?老虎会相信吗?

2.听故事后半部分,提问:小动物看见老虎会怎么做?为什么?狐狸是怎么走路的?老虎是怎么跟在后面的?

四一起看着书听一遍故事

五总结

这就是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狐狸很狡猾,借着老虎的威风去欺负别人,所以这个故事取名《狐假虎威》。老虎没有吃狐狸而把它放了,为什么呢?

六延伸

1.教育幼儿不要向狐狸老虎学习,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能欺负别的小朋友。

2.把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教学反思

大班进入幼儿衔接阶段,但我发现不少孩子还存在向故事里的老虎和狐狸一样,欺负别的小朋友,也为了帮助小朋友理解掌握一些词汇。因此,我制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知道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会自己讲述故事

2.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不能欺负其它小朋友;

3.理解词汇:半信半疑、魂飞魄散、仗势欺人;

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对照自己平时的行为,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能欺负别的小朋友”逐步深入,帮小朋友改掉坏的行为的情感体验,将知识进行迁移,重点攻破。另外,小朋友面临这进入小学,让小朋友提前接触一些词汇,有助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教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学会用如果就说话。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对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又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2、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DVD、狐狸、老虎图案。

教学流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出示虎狐图案)同学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动物吗?(虎和狐)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有什么看法?(学生说)

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狡猾的狐狸和威猛的老虎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老虎和狐狸的寓言故事。

板书:狐假虎威

看清生字狐这个字读(hú),意思是指狐狸,虎的意思是老虎,威字是什么意思?假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狐假虎威这个故事的内容又是如何呢?就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解答吧!

二、DVD演示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懂课文。(生自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了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品读感悟,内化体验

1、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吓跑的呢?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想想当时老虎和狐狸各自的心情怎样?它们会想些什么呢?

②老虎要吃狐狸,说明什么?(老虎凶猛)

③(出示图片)多么凶猛的老虎啊!眼看狐狸就要被老虎吃掉了,想想狐狸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害怕)

2、接下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27自然段。(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读。)

①这个时候狐狸是怎么办的呢?

②狐狸一共说了几次?(3次)请找出第一次说的话,齐读。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说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趾高气昂)能用这种读读狐狸说的话吗?

③了解关联词如果就,并用它说话。

④老虎对狐狸说的话信吗?可用个什么词来形容?(半信半疑)

⑤狐狸又是用什么办法打消老虎的疑虑的?指导朗读第47自然段。重点指导读狐狸第二次说的话。(用自信的语气读)

来到大森林里,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地走着,(DVD演示内容),它们各是怎样的神态?可让学生表演。相机理解:纷纷逃命、得意洋洋。

⑥百兽怕狐狸吗?为什么纷纷逃命呢?请朗读狐狸第三次说的话,应用什么语气读?(得意洋洋的语气)

3、那些百兽真的是怕狐狸、被狐狸吓跑的吗?读完第8自然段你就明白了。(齐读第8自然段)

①但老虎以为小动物们是被谁吓跑的呢?说明老虎怎样?(以为是狐狸。说明老虎笨)

②课文学到这里,同学们对假这个词语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是借着谁的威风,是谁吓走了谁呢?(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里的动物,还借着老天爷的威风把老虎吓走了。)

③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就是比喻借助、倚仗别人的威风或势力吓唬人、欺压人。

④说说你对狐狸和老虎的看法。

⑤结尾掲示了野兽逃跑的真正原因,反应出了老虎思考问题的简单幼稚,不能识别事物的本来面目,对狐狸的话信以为真,结果被骗。

五、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我们不仅从语言上(狐狸的三次说话),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了狐狸的狡猾。它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比喻一种人:这种人自己没有本事,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他人。

大家喜欢这个故事吗?想象一下,当老虎明白自己被狐狸骗了后,接着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学生说说)

六、指导朗读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朗读。)

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篇9

一、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1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的狡猾,老虎的威风,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4、指导书写“食、眼”生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并能灵活应用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教学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五、教学准备:头饰、相关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谁想和他们打个招呼,一起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它们之间的故事。来,一起读课题(知道停顿处)。

二、整体感知

1、想读读这个故事吗?请同学翻到97页,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这个故事,并想一想这个故事讲了什么,谁能用文章中的一句话将这个故事概括出来,找到了用笔划一划。(读完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2、这句话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狐假虎威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齐读)你发现了什么?(第一排是描写老虎,第二排是描写狐狸,第三排是描写百兽。)我们再来合作读一读,老师读动物,学生读与动物有关的词语。

4、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看能不能用上刚刚的词语。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三、精读课文。

《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谁来读?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1)老虎和狐狸谁更厉害?你从哪看出来的呢?(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贴图片:大家怕不怕它?头带王字,高大威猛,森林之王,多么的威猛啊!)板书:威猛(“微”用红色粉笔写)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了它的凶猛呢?多么凶猛的老虎啊,你能读一读吗?

这时“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逃跑)

字典真是我们的好老师,有了它的帮助,小朋友一下子就理解了“窜“的意思。那么老虎来了,狐狸为什么要逃跑呢?(紧张,害怕)你来紧张的读一读,你来害怕的读一读。

2、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但它才不甘心成为老虎的美餐呢,于是,它想出了一个坏主意。大家自己读读2~6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板书:(狡猾)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呢?(结合指导读词、读句)

(1)“眼珠子骨碌碌一转”“骨碌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狐狸眼睛骨碌一转。)这就是“骨碌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2)“扯着嗓子”“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拉”

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呢?(故意装得很凶,想吓到老虎,给自己壮胆,让老虎不敢吃它)。

请你来帮狐狸吓吓老虎,看你能不能吓住它。(学生读)

老虎有没有被吓住呢?(有点吓住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老虎一愣)为什么“一愣”?(老虎觉得很奇怪。)(指导读。)

(3)“老天爷派我来……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狐狸看到老虎一愣,更是计上心头,狐狸对老虎说了什么?(展示句子)

这段话有点难读,要读好它我们先要看看最后的标点符号是(!)读的时候,语气要强烈。长句子我们要抓好停顿点,老师还给大家一个提示语。能读好了吗?自己试一试。(练读,范读,指名读)

(4)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你的话我才不信!

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学生接不出来的老师评价:这只狐狸还不够狡猾哦。学生接出来:你比书上的狐狸还狡猾。)

(5)分角色朗读:还想读吗?谁愿意当老虎,狐狸(配上表情,动作。同桌练习、请同学读,全班合作读)

四、学习生字:

老虎正在寻找食物,逮住了一只狐狸,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想到了办法,就有了我们狐假虎威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字。

食眼(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有哪些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强调:“食”是一点,“眼”是一捺。用红色粉笔标记)。

五、小结:(展示两幅图片)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总结板书)看狡猾的狐狸是如何在森林中借着老虎的威风,达到“狐假虎威”的目的的。

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篇10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二、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文,读后分析人物特点。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动物的特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3、表演故事,懂得故事的寓意。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二)难点:

揭示“狐假虎威”寓意。

五、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视频、拓展延伸视频、动物头饰。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答)

师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同学们,我们已经听过“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了,看,老师今天把故事中的狐狸和老虎都带来了。(师贴出狐狸图、老虎图)

3、师指狐狸图问:你觉得狐狸怎么样?(得意、狡猾、奸诈或机灵)(师评:你还觉得他挺机灵?)

4、师指老虎图问:你觉得老虎怎么样?(凶猛、很威风)

5、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动物的特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3)、表演故事,懂得故事的寓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好的把握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6、出示词语,读一读

假装威风寻找扑倒转动扯开嗓子

派发爪子一趟野猪纳闷受骗借出

注:开火车读,强调“纳闷”

全班齐读

(二)、精读第一小节,体会“虎之威”

1、师:现在就请小朋友认真朗读课文第一小节,仔细想想老虎和狐狸,谁更厉害?还要说说为什么?

2、生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思考上面的问题。

3、指导朗读,抓住“窜”、“扑”“逮”等词体会老虎的凶猛、威风,为理解下文铺垫。

(生:我觉得狐狸挺厉害的,他跑起来特别快。)你从哪儿读懂的?

(生读文: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逃得还不够快。你能再“窜”快些吗?

(生再朗读这一句。)哪位小朋友也觉得狐狸跑得特别快,来读一读?(再指名读。)

师评:狐狸逃得可真快,真的很厉害。老虎更厉害,谁已经读出来了?

(生:狐狸虽然跑得快,但最后还是被老虎抓住了。)

师:你说得不错,来,把书上的句子读一读,让大家一起来看看老虎的凶猛、厉害。

(生读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师:老师也觉得老虎威风凛凛的,想来读一读。故意将“逮”读成“捉”。引导学生体会用“逮”更能表现老虎的威猛。

师:狐狸和老虎之间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来,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小节。(生齐读第一节)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朗读重点词、关键词,体会“虎之威”】

(三)、精读2——5小节,体会“狐之猾”

1、过渡:威风凛凛的老虎逮住了狐狸,正想着饱餐一顿。可万万没想到,又会亲自把到嘴的食物放掉,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桌两个人分角色读读2——5小节,试试能不能读懂,能不能读好?

2、同桌分角色朗读。

3、指名一组同桌读。

4、抓“骨碌碌”、“扯着嗓子”、“一愣”、“蒙住”等词理解内容,用评价法指导朗读体会。

师:哎呀,老虎居然松开了爪子,他被什么蒙住了呢?(被狐狸的话)

师:狐狸刚开始说了什么话?(你敢吃我?)

师(白板出示句子)狐狸这样问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

师:狐狸问这话时,做了什么动作?(眼珠子骨碌一转)

师:谁能来表演一下?

师:(看着表演的学生)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是在干什么?(想办法对付老虎)(想鬼主意)

师:谁能学学狐狸扯着嗓子说话的样子?(指名表情朗读)

师:(评价)声音太轻,蒙不住老虎,再像一点?(生再试读)

师:(情不自禁地)为什么不敢?瞧,,老虎开始上当了哦!(再指名读)

师:(评价)你这样理直气壮,准能蒙住老虎,你真够狡猾的!

师:听狐狸这么一问,老虎是什么反应?(老虎一愣)

师:哦,只是一愣?老虎还没有完全上当呢,狡猾的狐狸继续编造谎言,师读文“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大家来猜一猜,狐狸说这些话时语气会怎样,表情又会怎样?(不再紧张,有点得意了……)

来比比,谁演的狐狸最狡猾,能蒙住老虎?(指名生有感情朗读)

5、再指名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2——5小节。

【设计意图:抓住狐狸的语言,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自读自悟,以读代讲,想象狐狸说话时的心理、语气,从而体会出“狐之猾”】

(四)、精读6——8小节,明白“谁之威”

1、过渡:狡猾的狐狸用谎言蒙住了老虎,他得逞了,这下更得意了,他摇了摇尾巴对老虎说……

2、引读第6节。

3、师: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出示教学图片),现在你看到走在前面的狐狸怎么样?跟在后面的老虎呢?画出描写狐狸、老虎和百兽的词语。

4、指名生分别回答描写狐狸、老虎和百兽的词语。

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5、师:谁来分别表演一下狐狸和老虎呀?

并借机讨论分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意思。

6、完成小游戏,巩固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语。

7、师:森林中的百兽看到狐狸都怎样?(感到纳闷)看到老虎呢?(出示插图)

师看图追问:小朋友,森林中的百兽到底是被谁吓跑的呢?可老虎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会怎么想呢?

师评:看来,老虎是真的被狐狸的谎言蒙住了!

师相机出示白板: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师指名戴头饰表演。

(评:演得真像,比图上画的更逼真。)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8、小结:老虎错误地认为狐狸真的是老天爷派来管理百兽的,小动物们都怕他。可是你们很明白,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设计意图:插图与文本内容相结合,直观地了解了此时狐狸与老虎神态,而同学们的即兴表演,更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的意思,同时也更加透彻地明白了到底是谁最威风的,对于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可谓是水到渠成。】

(五)、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1、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生活中,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学生分组讨论,师相机指导。

指名生回答,老师补充。

【设计意图:由《狐假虎威》这则寓言的意思过渡到它的寓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并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六)课外延伸:狐狸这么狡猾,可是它也有失算的时候,课外播放视频《失算的狐狸》,让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狡猾和仗势欺人的人不会永远得势,也为课后的续写作业拓宽思路。

(七)、布置作业:

展开想象,续编《狐假虎威》的故事。(提示:后来,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

【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整理10篇) 】相关文章:

鐢靛姏杈撻 2024-05-04

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整理10篇) 2024-05-04

鐢靛姏杈撻 2024-05-04